胁痛是由于肝胆失于疏泄或肝胆络脉失养所致,以胁肋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。胁痛既可单独出现,又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。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?
病因病机
1.肝气郁结
七情刺激,肝失条达,疏泄不利,气阻络痹,发为胁痛。
2.瘀血停着
气郁日久,血流不畅,或强力负重,胁络受伤,瘀血停留,瘀血停于胁络,致使胁痛。
3.肝胆湿热
饮食所伤,脾失健运,积湿生热,湿热内蕴;或湿热之邪外袭,郁结少阳,肝胆经气失于疏泄,发生胁痛。
4.肝阴不足
久病或劳倦过度,精血损伤,肝阴不足,肝络失于血养,络脉不和,发生隐隐胁痛。
辨证论治
1.肝气郁结
主症:胁痛以胀痛为主,疼痛每因情绪波动而增减,胸闷不舒,食减,嗳气觉舒。苔白脉弦。
治法:疏肝理气止痛。
2.气滞血瘀
主症:胁肋刺痛,痛有定处,入夜痛剧,胁下或有痞块。舌质紫黯,脉象沉涩。
治法:祛瘀通络止痛。
3.肝胆湿热
主症:胁痛、口苦、咽干、目赤,胸闷纳呆,恶心呕吐,小便黄赤,或发黄疸。舌苔黄腻,脉弦数。
治法:清热利湿止痛。
4.肝阴不足
主症:胁痛隐隐,悠悠不休,劳则加重,口干,心烦,头晕目昏。舌红少苔,脉细数或虚弱。
治法:养阴柔肝止痛。
预防护理
1.精神愉快,情绪稳定,气机条达,对预防与治疗胁痛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2.胁痛属于肝血不足者,应注意休息,劳逸结合,多食蔬菜、水果、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;胁痛属于湿热蕴结者,尤应注意饮食,忌酒,忌辛辣肥甘之品,生冷不洁之品也应注意;对于香燥之品,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。
胁痛病位主要在肝胆,临床之辨证应结合兼症,分清气、血、虚、实。气滞、血瘀、湿热而致的胁痛,一般为实证;肝阴不足而致的胁痛,则为虚证。在治疗上应着眼于肝胆,根据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的理论,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,灵活运用。实证胁痛应该理气、活血、清利湿热,虚证胁痛应该养阴,柔肝,同时亦可加入理气之品。
版权所有:重庆瑞康宏仁医疗 渝ICP备17013406号-1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255号 技术支持:派臣科技
重庆宏仁一医院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,均已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及著作权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,重庆宏仁一医院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。